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旅游景区防雷研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旅游景区防雷研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为什么古塔内不避雷?丹霞地貌是受法律保护吗?古建筑是如何防雷的?为什么古塔内不避雷? 应县木塔...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旅游景区防雷研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旅游景区防雷研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应县木塔整体架构全部用木材建成,总高67.31米。全塔耗材红松木料3500立方米,2600多吨,全部采用榫铆连接法,未用一颗铁钉,被誉为“天下第一塔”。
应县木塔除塔刹外没有包括铁钉在内的任何金属物,塔身材料绝缘,各层塔檐伸出7米或更多,两檐间平均高度为8.8米左右,雨雪天气无法将侧面完全打湿,各层之间均留有干燥部分,塔基密闭性好,浅层地下水不能侵入塔基,打开夯土层取样非常干燥。
上世纪80年代后期,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批准资助的“应县木塔避雷机制研究”课题组专家经反复研究和试验得出结论:应县木塔存在“绝缘避雷”机制,只要保证这种绝缘性能不被破坏,木塔就不会遭受雷击。反之,如果强行为其安置避雷设施,不仅严重破坏景观,而且容易影响塔身基础,甚至变为引雷。
一般的避雷装置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体三部分组成。避雷针只是接闪器的一种形式,是吸引闪电电流的金属导体,然后通过引下线把闪电电流引到接地体上。接地体是埋设在地下的导体,它可把闪电电流泄放到大地中去。
到目前为止,国家并没有统一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只有一些地方性的管理规章条例,对破坏行为的约束力有限。所以,要想真正保护好类似丹霞地貌这些大自然的瑰宝,首先要提高每一个公民的素质,最重要的是完善法律法规,让法律“长出牙齿”,让违法者付出应有的代价,共同约束游客和管理者,才是从根本上制止破坏行为之道。
古建筑防雷找中科天际防雷www.nxfanglei.com0951-7695521
中科天际防雷拥有的资质:
拥有特种防雷工程资质;
拥有军工保密三级资质;
拥有安防工程设计施工维护能力一级资质;
拥有消防设施工程专业承包二级资质;
拥有文物保护工程施工二级资质;
中科天际防雷古建筑防雷工程业绩案例多多:
世界文化遗产—福建田螺坑等土楼;
江西江南第一大祠堂—诚敬堂;
古建筑在没有现代科技和设备的情况下,采用了一些传统的方法来防御雷击。这些方法主要基于经验和观察,并结合了建筑材料的特性和建筑结构的设计原理。以下是一些古建筑常见的防雷措施:
中国古建筑防雷大部分还是被动防雷,主要分两方面看,让我们一起了解下。
一、自然环境
1、自然消雷
所谓自然消雷是指地表的感应电荷在雷云电场的作用下,通过尖凸物如树木、山峰、岩石建筑物等产生电晕电流,将雷云所带的部分电荷以缓和方式释放,从而降低该区域内发生雷击的概率。
像五台山这种山势起伏不定,林木覆盖广的环境,便是自然消雷的好地方。明代的《清凉山志》中便有多处雷雨天气出现「神灯」的记载,很可能就是电晕电流放电产生的闪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旅游景区防雷研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旅游景区防雷研究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