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景区旅游经营乱象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景区旅游经营乱象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橘子洲头景区关闭了吗?一小时消费20000元?导游强制购物,为何旅游乱象屡禁不止?旅游乱象:东...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景区旅游经营乱象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景区旅游经营乱象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是真的,我看到这个新闻了。中国国家旅游局3日宣布摘掉湖南长沙橘子洲旅游区的5A“牌匾”,原因是因为景区乱象太严重了。据国家旅游局通报,安全隐患严重、景区环境卫生差、景区旅游服务功能严重退化、景区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是此番橘子洲旅游区、神龙峡景区被撤5A的主要原因,二者“已丧失5A级景区须具备的条件”。
感谢悟空问答的邀请,在这里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关于导游强制购物为何屡禁不止,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低价团的盛行,各大旅行社打着低价出游的幌子,冠冕堂皇的加入购物这个环节,作为低价团的一个标配。
2.游客的纵容也导致了购物的盛行。游客因为低价的缘故而选择接受旅行社的这一做法。
3.监管部门关于旅行途中购物的环节监管难,操作复杂,暂时还没有好的解决办法。
强制购物的解决办法:
1.游客出行时注意所报的旅游路线是否有购物这个环节,提前避免入坑。
2.发现购物被宰时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向有关部门举报。
出门在外,注意安全和游玩的体验感。被迫消费,忍气吞声都不是好的做法。
最主要的原因是旅行社不挣钱,所以一些人就开始为非作歹!人们贪图便宜想要很低的价格去玩,人们这边想要低价那边有不想购物,导致前些年旅游市场发生各种问题的,最近这种现象几乎没有了,出现这种问题就是一些小旅行社顶风作案!
主要还是多数人贪图便宜,选择什么廉价游,其实就是商家的挖的坑等你跳。至于强制消费,当然是个别导游为了业绩赚钱多,才这样干的。也不能代表所有的导游。出行前一定要调查好旅行社的背景和资质,还有线路大概费用,和自己购买力。
我来说把,为什么这种事情一直在发生,而国外很少,我们国内对旅游强制购物的处罚力度不够,如果罚也罚的很轻,你直接说强制游客购物的,吊销导游证,旅行社吊销营业执照,列入黑名单,严重者直接抓坐牢,我看谁敢。
一说起国内的旅游,尤其是一些热门的景点,想必大家脑海中都是这样的画面:人山人海、原本想象的美景已经毫无诗意,只剩下喧嚣;高价的住宿和餐饮消费,花钱花到心疼。
正如前两天几位朋友说起春节到哪里去旅游,一个去年带着全家在海南度假的朋友说,别去太热门的景点了,造不起那钱啊,一个假期花了7万多,这个心疼啊。这让我想起朋友们说的他们在某知名景区吃过的48元一盘的西红柿、128元一盘的宫保鸡丁……所以不要说雪乡,也不要说丽江了,太多的景区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乱象,而这也似乎成为了国内旅游的通病。为什么一瓶矿泉水,景区内外不能是一个价呢?国外就是一个价,我们为什么做不到?旅游就要消费,这什么东西一进了景区,身价就翻翻儿的涨,你说这样的体验能好吗?
树立一个旅游品牌需要很多年,而要搞垮一个旅游品牌却可以是几天甚至几个小时。国人消费越来越理性了,尤其那些乱象上榜的地方,我避开还不行?长此以往,我们花重金打造的旅游品牌会一个一个被我们自己搞垮。想要扭转这样的局面,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整顿先整心,我们这么努力当然是为了盈利,但经营需要一个可持续的发展,你不能说今天管饱明天就饿死。所以要率先转变思想,用心打造旅游品牌,并用心的保护她。
提升服务。旅游,其实享受的是一种服务,在价格合理的基础上,周到的服务让人暖心。
避免过度商业化。之前我写过国内很多旅游的好去处,比如临沧啊,红河啊,都是因为那里淳朴的风土人情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或许某些地方还有一些落后,但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正是她的价值所在。也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避开车马喧嚣,寻一片世外桃源。
说起这些事,对于热爱旅游的人来说,确实很痛心,好不容易凑到的假期,也存到了钱,去到了心心念念的旅行向往地,却遭遇各种坑人事件,委实难以消化。这些现象也不由得让我们思考,中国的旅游产业到底会如何发展?
说到这个问题,其实并不会太难预料,我个人认为,现在信息网络发达,言论的力量还是能达到一定的交流作用,可以让旅游地的相关人们看到大家的反馈,比如丽江的商业开发过度,后来也有了一定的补救措施,雪乡的坑人事件爆出,舆论的反应和压力都将带来新一轮的整顿。包括最早海南旅游事件、到之前的云南导游等事件,这些都成为舆论中心,带给整个旅游业一定的新声音,传达游客的喜好的同时,也在传递整改的声音。
以后的旅游业,我相信会更多的考虑到游客的需求,根据需求和当地的特色进行一次综合调整,当然,当地旅游特色必定是游客们最想去观赏的内容,本身的改动不会太多,也有限制,但在服务意识,对待游客的态度上,应该会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
至少往后我们前往各个旅行地,或许依旧人山人海,景色也依旧不变,但一些接待、商铺、当地导游、住宿、餐饮等等一系列综合服务系统,会有所提高,毕竟但凡有一丝商业头脑的人都会计算这笔账,会懂得和气生财、坑人等于自断后路的基本道理。
云南的旅游真的是改好好整治了,就在昨天2018年1月6日,在云南一处看雪的地方,又发生了一件损害游客的事件。事件发生过程是这样的,在元月3日,云南昆明轿子雪山降下了2018年的第一场大雪,1月6日星期六,来自全国和昆明周边的游客约万人到轿子雪山看雪,上午到达轿子雪山游客中心后,由于售票处网络问题,网上订票不能提取,全部窗口售票,景区没有增加售票窗口,游客购票过程就花1个多小时,大多数游客购买的是157元的通票(门票、索道往返、摆渡车往返)。上午坐景区摆渡车到索道处,游客需排队又是一个多小时才能上山,在游玩结束返回索道处,又排队1个多小时才能下山到乘坐摆渡车处。下午四点以后到下山索道处下山的游客,回到景区摆渡车处乘车时,已是下午6点了。这时悲剧了,景区的摆渡车居然停开了,陆续有大约2000人的游客在太阳落山后的寒风中苦等摆渡车,景区竟无一人出来说明为什么摆渡车停运,是不是还有摆渡车?游客在0度左右的寒风苦等到晚上8点,昆明市12345市民热线被打爆,不少老人和孩子被冻的叫苦不迭。不少游客只好徒步返回游客中心,在晚上8点20左右,终于有10多辆大巴上山接游客返回,返回路程7公里,居然走了1个半小时,这是由于部分徒步返回的游客走在公路上不让大巴通过。这样回到游客中心已是晚上近10点了,情绪激动的游客来到游客中心讨个说法,整个游客中心居然除几个保安外,无一个工作人员出来解释说明当晚的事情。游客中有一个妇女由于孩子被冻的发高烧,情绪失控,砸了游客中心的电脑。还有部分游客要景区工作人员出面解释。但到我们离开时,也无一人出面。这件事又发生在近期旅游名声不好的云南,真的让人对云南旅游环境的乱像深感气氛和失望。对于旅游市场乱像频出,我个人认为旅游市场环境是该从上至下进行大力整治的时候了,否则国人都只有选择出国游了。这和建设美丽中国的设想就背道而驰了。
目前,全国共有景区景点3万多个,其中,A级景区10300多个,包括5A级景区259家、4A级景区3034家。景区等级越高,代表其生态环境和服务质量越好,就越会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成为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然而,一部分景区在创建A级景区时,大力提升景区生态环境和服务质量,一旦评上了相应的等级获得了“金字招牌”,便不思进取,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而部分A级景区片面追求所谓的经济效益,重经营收入,轻管理和维护,导致景区内乱象频出,环境脏乱差无人过问,服务质量不尽如人意,引发游客的吐槽和不满,与其相应的A级景区标准不相匹配。如果获得A级景区“金字招牌”后一劳永逸,不摘牌、不降级,越来越多的景区将不会再重视生态环境和服务质量的提升,那么,景区质量等级划分也就失去了应有意义。因此,对A级景区实行动态管理很有必要。
其实,文化和旅游部加强对A级景区的动态管理,也让A级景区这块“金字招牌”的成色增加。文化和旅游部“动真格”,今年10月集中公布了11家受到取消等级处理的4A级旅游景区,全国已有200多家A级旅游景区受到取消等级、降低等级、严重警告、警告等处理。由此可见,A级景区不再是“终身制”,只要不符合等级质量标准,随时都有可能被摘牌或降级,此举将具有较大的震慑作用。动态管理将倒逼景区加强对各种乱象和生态环境的治理,从而不断景区提升生态环境和服务服务质量水平。这样,景区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游玩,进而提高了景区的经济效益,也使游客在生态优美的环境中,体验旅游的快乐和享受景区高质量的服务,景区和游客都能从中受益,可谓形成一种双赢局面。
随着民众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旅游消费需求日益旺盛,旅游经济大有可为。“A级景区摘牌降级”理应成为一种常态,旅游管理部门必须加大监督管理的力度,有效遏制旅游市场和景区的各种乱象,对疏于管理不符合等级质量标准的景区予以严肃处理,该摘牌的摘牌,该降级的降级,绝不能心慈手软,要让A级景区这块“金字招牌”永不褪色。
摘牌降级,对景区来说,应该不受什么影响,该怎么管理怎么管理!
老百姓关心的是:
级别都降了,门票价钱会不会下降啊!
以前是级别最高的景区,因自己的种种原因,被降了,如果门票还是老价钱,肯定不合理了!
反正不知道2A,3A,4A,5A都是依据什么评定的?
不过很多时候感觉:
级别高的不一定风景好,级别低的反而比想象中的好!
我倒有一个敲山震虎,杀鸡骇猴的办法,能让各大景区纷纷提高自己的景区质量!
不用降级!
免票五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景区旅游经营乱象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景区旅游经营乱象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