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景点 / 旅游景点雷击事故,旅游景点雷击事故案例

旅游景点雷击事故,旅游景点雷击事故案例

 2024-10-03 17:43:41  阅读 0

摘要: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旅游景点雷击事故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旅游景点雷击事故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树下为什么遭雷击?7月23日发生了什么事?树下为什么遭雷击?大树的树干、树枝正常情况下都含有一...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旅游景点雷击事故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旅游景点雷击事故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树下为什么遭雷击?
  2. 7月23日发生了什么事?

树下为什么遭雷击?

大树的树干、树枝正常情况下都含有一定的水分,可以在雷暴大气电场的作用下产生与雷云下端相反的电荷,电荷在树枝上部尖端产生放电,从而可能成为雷电下行先导的连接点,当树木本身高大且突出时就容易遭受雷击,雷电击中树木后,树底下的土壤电位呈漏斗型分布,当人在树下时两脚的电位就不一致,导致雷击,因此常发生群死群伤事故。

旅游景点雷击事故,旅游景点雷击事故案例

此外,雷电击中树木时,瞬间的高电位也可能发生闪络,即分叉状的电流通路直接通过树下的人体,导致雷击。

1. 树下遭雷击是因为树木是导电体,容易成为闪电的传导路径,吸收了闪电的电荷而遭到雷击。
2. 树木的导电性是导致其遭雷击的主要原因。
树木的根、茎、枝、叶等部位都含有水分和电解质,这些物质可以形成导电通路,使得树木成为了闪电的传导路径。
此外,树木高度较高,也容易成为闪电的“吸引器”,增加了遭雷击的概率。
3. 除了树木,其他高耸物体也容易遭到雷击,如建筑物、电线杆等。
因此,在雷电天气中,应尽量避免在树下、高耸物体下等危险地点逗留,确保人身安全。

树下遭受雷击的主要原因是:

当人体与大树接触,强大的雷电流流经树干时产生很高的电压把人击倒,通常称为接触电压伤害。

当人没有与大树接触,但雷电流流经树干时产生很高的电压足以通过空气对人体进行放电而造成伤害,通常称为反击伤害。

人没有与大树直接接触,也与大树有一定距离,但由于站在树下,当强大的雷电流通过大树流入地下向四周扩散时,会在不同的地方产生不同的电压,而人体站立的两脚之间存在电位差,因而有电流流过人体造成伤害。通常称为跨步电压伤害。

为了防止雷击对人体的伤害,我们应该避免在雷雨天气下停留或躲在大树下避雨,尤其是在大路边缘的树下。

树下遭到雷击的原因是因为树木本身是一种导电体,树干和树根都含有水分和电解质,具有一定的导电性。当雷电通过大气中的离子化气体形成的通道接近树木时,通常会选择树木作为通道,因为树木通常是大地和天空之间最高的物体,雷电会沿着树干和树根向地下方传导,从而导致树木遭到雷击。

此外,树木下的地面通常比周围的地面更加湿润,这是因为树木的根系会吸收大量的水分,使得周围的土壤更加湿润。湿润的土壤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也会增加树下遭到雷击的可能性。

总之,树木本身的导电性以及树下地面的湿润程度是导致树下遭到雷击的主要原因。

7月23日发生了什么事?

2011年7月23日20时30分05秒,甬温线浙江省温州市境内,由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站的D301次列车与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列车发生动车组列车追尾事故。此次事故已确认共有六节车厢脱轨,即D301次列车第1至4位,D3115次列车第15、16位。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伤,中断行车32小时35分,直接经济损失19371.65万元。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是一起因列控中心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上道使用审查把关不严、雷击导致设备故障后应急处置不力等因素造成的责任事故。铁道部原部长刘志军、原副总工程师兼运输局原局长张曙光等54名事故责任人员受到严肃处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旅游景点雷击事故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旅游景点雷击事故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资讯
Copyright © 2002-2025 旅游资讯网 版权所有 
ICP证: 沪ICP备2023032852号-7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