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巫溪上古旅游攻略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巫溪上古旅游攻略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巫溪古城在什么地方?关于悬棺,古人到底是怎么放上去的呢?是从什么朝代盛行呢?巫溪古城在什么地方...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巫溪上古旅游攻略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巫溪上古旅游攻略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位于重庆市东北部,地处重庆,陕西,湖北三省交界处。巫溪古城人文历史厚重,拥有4000多年的制盐历史,故称“巫咸古国,上古盐都”。到了巫溪古城,可以游览国家森林公园红池坝的自然美,还可以领略大宁河百里画廊的灵修美,更可以探寻宁厂古镇的历史美,品味大宁古城的古朴美。
放上去:个人认为:因为当时水位比较高,可在崖边建竹筏,搭竹架,就可以把棺木放上去。
悬棺是始于春秋,元朝盛行,终于明朝;另外,古楼兰国也有悬棺安葬历史,悬棺中经常可看见金银珠宝等陪葬品,可作为考古的依据。
悬棺最早可能起源于商代,并且悬棺的发源地应该是武夷山。专家对于武夷山白岩洞船棺进行了C14测定,距今3445年,相当于中国的商代。棺内发现的棉布进行的测定也是距今3445年。
距今2000多年,最长的船棺可以达到20米长,但是与武夷悬棺不同,这些船棺是土葬。
在我国川、黔、粤、闽、浙、滇、湘、赣、皖等南方省份的一些有高山悬崖的地区,常常可以看到高高悬挂的悬棺,有些放置在人工开凿或自然形成的洞穴里,有的则用木桩托举在悬崖上。经过专家们多年以来的研究发现,悬棺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特有的一种丧葬形式,采用悬棺的死者多为贵族阶级。采用悬棺的年代各不相同,最早的在春秋战国时期,最晚在明代,都有用悬棺的丧葬方式。
悬棺的主人和年代问题是解决了,新的问题又随之出现了,那就是沉重的棺木是怎样被放置到高高的悬崖峭壁上的呢?
这个问题正是整个悬棺谜团的核心。自从这个问题提出来以后,各种说法层出不穷:有堆土法、绞车法、涨水法,甚至有地址变迁说,但真相是什么一直没有定论。
把各种说法进行分类发现,悬棺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从上往下吊,一种是从下往上放置。唐朝张鷟在《朝野佥载》中提到古人在临江高山半山腰间开凿石穴安葬死者的情形,办法是从山顶上用绳索把棺木吊下来;1978年,江西省龙虎山悬崖悬棺考古工作队也尽量逼真地模拟出了从山顶向下放置悬棺的场景,使用了绞车和定滑轮等装备。也就是说,采用一定的装置将棺木从山顶放下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
与将棺木从上往下吊相反,还有人认为是古人利用水位抬高,以船载棺,将之运进预先看好的洞穴或人工开凿的崖窟里,等水位降低后,便有了石壁悬棺下临绝壑的景观。考察福建九嶷山的九曲溪、江西贵溪县仙岩的信江支流上清河等两岸石壁,在两三千年内都经历了河水冲击河床的冲刷侵蚀,在长期自然力的作用下,河流水位降低完全是可能的事。所以说,古代先民也有可能是利用水的涨落安置逝者,让他们在悬崖中得到安息。
在这里我们虽然只具体讲了悬棺放置的两种方法,但事实上,人们对于悬棺的放置提供了许多猜想。或许,真实的历史就隐藏在这些看似荒谬的猜想之中。
悬棺是中国南方古代少数民族的葬式之一。属崖葬中的一种。在悬崖上凿数孔钉以木桩,将棺木置其上;或将棺木一头置于崖穴中,另一头架于绝壁所钉木桩上。人在崖下可见棺木,故名。
“悬棺”一词,来源于梁陈间顾野王(519~581)《太平御览》卷47:
1946年中国学者考察四川珙县、兴文悬棺葬时,始将此词作为专称。
悬棺葬的年代十分的古老,从如今发现的悬棺葬遗存来看,最早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一直持续到元明时期,长江流域都还就想着悬棺葬文化,当然了,在春秋战国之前的何时起,悬棺葬俗开始出现并盛行,不得而知。
据学者研究,悬棺文化最早起源于吴越地区特别是现在福建、浙江两省交界的地区。之后,由于战乱,这支具有特殊墓葬风格的文化由山路(也有水路)迁入江西,分为两支。一支由江西至湖北,沿长江而上,到达四川。从四川由北到达陕西,由南到达云南(再由云南传入贵州、广西及越南等地)。另一支从江西入湖南,再由湖南进入贵州、广西(也可能成为传入越南的悬棺文化的一支)。
现存悬棺最集中的地方是宜宾地区珙县洛表乡的麻塘坝和曹营乡的苏麻湾两处景区。其中麻塘坝亦称人沟,距四川省珙县城60千米,南北狭长,东西两侧奇峰挺拔,险拔峻峭的岩穴之间现存有悬棺160多具,许多棺木半悬山崖,距地面一般高约25〜50米,最高的有100多米。苏麻湾距麻塘坝10多千米,在陡峭的石灰岩壁上分布着48具悬棺,沿着浩浩荡荡的江水,人们在船上就可以看见这些奇特的悬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巫溪上古旅游攻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巫溪上古旅游攻略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